有人走出来了,又为了更多的她和他走了回去;有人不抱怨环境,而是去成为改变环境的人。
——女同事说
#
点赞、推荐,顺便★标俺们
四舍五入做新东方精神股东!
今年高考报志愿,各大师范院校的 公费师范生相关专业鲨疯了。
在浙江,杭州师范的定向师范专业录取线清一色突破了 650分,这个分数上大部分985都绰绰有余,而杭州师范只是一个二本;
河南的公费师范生招录同样竞争激烈, 最高分也都稳定在 600 分以上:
图源:网络
更不用说几所顶尖部属师范高校的公费师范生,内蒙古今年的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类公费师范生,最低投档线高达 642 分,这一分数直接超过了清华大学高校专项计划中法学专业的录取线。
展开剩余92%与此相对的是,北大部分专业已经4次补录。
可以看出,今年的高考生和家长更加务实,毕竟,宇宙的尽头是编制,清北毕业都挤破头考公,而公费师范生人均 “毕业即就业,并保证入编入岗”,可太香了啊。
当然,即便这么香,外面有很多人想进来,里面也还是有人想出去。
这两年,不少公费师范生选择违约,赔钱解约。
很多网友分享,自己当初报志愿根本没想清楚公费师范生意味着什么,大多数是被父母推着作出了这个选择:
也有网友解释,不是不想履行协议,而是真的无奈之举:
而如果说选择违约是个人的选择,那么去年国家对公费师范生实施的政策调整,就更加让人担忧。
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五部门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对公费师范生相关规定做出重大调整。
其中引发热议的是, 没通过硕士推免相当于没编制,这意味着,最吸引考生和家长的公费师范生 “铁饭碗”或许不再“铁”了。
一边是挤破头也要报公费师范生,一边又是公费师范生政策调整之下的前途未卜,那么,报考公费师范生,究竟还香不香?
1
毕业有编有岗的铁饭碗不再?
还越来越卷了?
受国内“求稳”就业大环境的影响,“师范热”现象加剧。
而面向高考学子的“公费师范生”有着显著的优势。
尤其是,新政策实行4+2年本研衔接培养方案,从只能申请免试攻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到可以免试直接拿到全日制研究生证书。
正在某部属师范大学就读的大一新生小婷是从室友口中知道这件事的。和班上大部分同学一样,小婷对这一政策充满了期待。
以往,小婷十分纠结本科学习结束后,还要不要继续深造去读一个非全日制研究生,但是又担心在职培养模式的教育质量有限,或者在职进修的学历在部分省份的认可度打折扣。
而按照现在的新政策,小婷可以参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免试选拔,这对于提升专业能力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是有利的。
但由于增加了两年学习时间,考虑到不少岗位对年龄的限制以及结婚生育的因素,两年的时间或许会极大影响学生的选择。
更关键的是,新政策中规定,未达到推免条件或者未达到硕士学位授予条件,都将被解约。对此,小婷也会存在些许担忧。
而那些能够稳上985高校的考生可能会纠结,还有没有必要高分去读一个入学了、却可能被转出本专业的公费师范。
除了会被转出师范专业,新政策还改变了以往任教地几乎任选的现状,转而根据综合考核结果进行排序挑选。
也就是说,你哪怕本科期间认真学习,获取推免资格,保上研了也不是就一劳永逸。
网友:连公费师范生都这么卷了啊?
不过以上种种,对于择优选拔乐教、适教的优秀人才,确保富有教育家精神的公费师范生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提供了政策保障。
但即使如此,公费师范生还是学生和家长们的香饽饽。
2
不那么香的公费师范生
还能吸引高分考生吗?
这两年,公费师范相当热门,高考录取分数水涨船高。
对于大部分省市来说,如果想要考上部属公费师范生,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般来说,理科至少要比本科线高190分左右,文科至少要比本科线130分左右,也基本上不存在降几十分录取的情况。
以往六所部属公费师范生就业限制很小,基本上只需要回到定向省份就可以,有很大机会能进市里的重点高中。
而那些生源地在省会城市的高分考生,对国家级公费师范生十分看好的一大因素。就是毕业后有机会直接在省会任教。
现在,新政策一出,学生不得再定向回到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发达城市任教。
对于出于这一考虑的部分考生来说,现在可能会重新考虑高考志愿报考选择。
毕竟他们出于个体选择,也不想本可以填个985/211院校毕业后到大城市发展,现在填了公费师范生后,却彻底无望回到城市。
图片来源:B站@仔灰灰
更担心未来到基层任教会面临环境差、离家远、工作累,想脱身却又困于新政策的违约成本。
像有网友说的:一键下乡进大山。
不过这也只是一部分群体的考虑,对其他学生来说:
这一新政策可能丰富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普通家庭、农村家庭孩子的升学路径。
在一直上涨的公费师范生录取分数线下,这两年的4+2新政对农村家庭孩子也许是个“捡漏”机会。
小松就坦言,作为25高考生,生源地在某自治区,看到新政策出来,更加燃起要努力备考的决心,冲一把公费师范生。
除了“捡漏”,还有那些发自内心坚定选择回家乡的农村孩子。
大家还记得那个当年“山坡找网女孩”、后来644分考入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成为一名公费师范生的范天兰吗?
入学时她便立下“我是师范生,大学毕业后想当一名老师”的志向。
大学四年,收获累累硕果:
2021年全国研学课程设计大赛全国选拔赛特等奖;
全国优秀地理教研成果评比论文一等奖;
主持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论文。
图源:网络
今年毕业的范天兰,作为优秀毕业生发表演讲,已确定要回到家乡云南当老师,“成为那一束微小却坚定的光,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图源:网络
山挡得住网络信号,挡不住梦想的信号;她走出来了,然后又为了更多的她和他走了回去。
以前如风中劲草,如今是火炬之光。不抱怨环境,反而成为改变环境的人。
回头再看新政策的出台,不仅给了更多如范天兰一样来自大山的学子,反哺家乡教育事业的机会,也让更多偏远山区的孩子能够获得起跑线上的相对公平。
而将本研衔接师范生重点送往中西部省会城市之外的地方,也是真正促进教育公平的一种政策手段。
毕业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受过数年专业熏陶、具有较强教育情怀的这群公师生,能够成为激活中西部基层教育活力的“鲶鱼”;
有助于提升中西部地区的教师队伍整体质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3
当选择成本更大
公费师范生为何而选?
“公费师范生违约”的信息近年来也频上热搜。
有人是阴差阳错、懵懵懂懂地读了公费师范生,最后觉得不适合,离开了教师岗位;
也有人是高期待地进来,在深入接触后,发现身心俱疲,选择离开;
离开原因种种,加上如今违约成本更大,不仅是缴纳违约金。
据B站up主@仔灰灰分享,以往,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公费师范生通常是主动解约,实质上是教育局与学生双向选择,你只需要退还之前的费用,是不会计入诚信档案的。
现在基本上除了满足文件中规定的条件,其他情况都是按照违约处理,不能再通过主动缴纳违约金进行解约,也会计入诚信档案,对将来的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及参军入伍等都会产生影响。
这也能理解,总不能既占用国家教育资源,又最后选择违约,国家真正想吸纳的是有着坚定教育理想的人。
如果自己没考虑清楚职业规划,没问清楚内心是否真的有教育情怀,既是对个人长远发展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对教育事业的不负责任。
因此,面对新出台的规定,对于在读的公费师范生来说,尽管可以新旧方案进行选择,需要想清楚,如果选择新方案,读研是为了什么?
而对于今年高考生来说,在志愿填报截止当口,更要问问自己是否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是否有坚定的教育理想。
回到这一立足点是吸纳优秀人才,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基层教育发展的新政策本身,它本身也借鉴了他国的他山之石。
像芬兰早已实行本研衔接培养,教师职业在芬兰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收入也很可观。
再将目光看向国外的教育政策,我们会发现,重视教育公平与教育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国外也有类似公费师范生的模式,诺贝尔奖获奖比例世界第一、欧洲最富盛名的教育机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就是一个典型。
和国内的公费师范生一样,巴黎高师大部分学生在入学时已经和国家签约,不仅学费全免,还会获得补贴。
图片来源: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官网
“尊师重教”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氛围,使教师在法国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也让法国的师范院校创造了一个个“传奇”,从巴黎高师毕业的学生,大部分都会做一名教师。
日本政府也是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机会,其中一项是教师的雇佣机制。日本的教师并不是受雇于学校,而是当地政府。
政府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将最好的老师分配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最优质的教师、最珍贵的资源会倾向最需要帮助的学生。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无论是新规的调整,还是一个个走出去、又选择走回去的范天兰,不过是期望:
更多的“苔花”能够向阳盛开。
参考资料:
[1]半月谈:本研衔接,定向任教,加强激励......部属公费师范生新政策亮点解读
[2]梅兵:开启师范生公费教育的新篇章
[3]齐鲁周刊:国外如何推进教育公平?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发布于:北京市翔云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